莫急莫慌莫害怕

摘錄自小飞虫分享錄音134-《耶稣的禅意资料研读-6》

人都有一種信念,阻礙我們交託以及跟大我溝通,就是覺得事情需要靠「管、控制、干預」才能夠朝好的方向發展,不然的話,事情就會亂套。這種信念古今中外皆然,大家體會一下,不論發生什麼事,只要一著急,就會想去做點什麼,或是遇到自己在乎的事,總覺得該做點什麼,不能不管。

這種信念其實就是基於分裂,任何具體的內容是什麼都無所謂,如果它強調的是分裂的真實性,那麼我們看到的就將是分裂。而一切痛苦的來源就是分裂,當我們的心靈發出指令,這件事想去管一管、該去控制一下的時候,其實就是在更深的潛意識層次承認:這件事與我絕對分裂,如果我不管,我不知道它會怎麼發展,它將完全超出我的控制,而未知就會帶來恐懼。

而交託剛好與此相反,交託是培養一種「管它的」、「由它去」的心境,這種想法的背後,如果沒有刻意的求道,在真正理解這個理論基礎前,人會有這種想法通常是心累了,已經被小我折磨的不行了、受夠了,表達出來就會像:「愛怎麼就怎麼吧」。但即使出現這種聲音,小我也不會放過,因為要是什麼事情都由它去,時間一長,合一的真相就會漸漸顯露出來,「這件事看起來,我不管它也不會像想像中的那樣糟糕,而我管了也不見的就會比較好」,我們便不再相信小我的那一套。

小我這時會用「內疚」這招投射到外面,於是我們將看到親朋好友紛紛來告誡:「你不能不管啊!」,或者自己內也會發出這樣的聲音:「你真的承擔得起不管的後果嗎?」,在這樣的內外夾攻下,我們很快就又被小我給俘虜了--最後不得不插手,甚至哀嘆命運的無奈。

但真相是:我們永遠都不是無可奈何的。在一念之轉後,我們都是命運的主人,主權永遠在我們自己身上。在剛剛的描述中,小我聽起來好像非常陰險狡詐,而且勢力很強,其實小我無非就是我們對信念的執著不放而已,小我是誰在扮演?仍然是心靈在自編自導自演。所以那怕小我,也不是一個分裂在外、我們無法控制、像魔鬼撒旦般之物。那是把小我給戲劇化了。

所以靠世間「由它去」的想法其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,而且這種想法因人而異,根據每個人這一生的恐懼感、內疚感不同,有的人比較容易走到這一步,有的人當事情一多,處理不了的時候,他便不再繼續交託給小我做任何努力。但他也沒有交託給聖靈,只是覺得:我受夠了,是死是活都無所謂了。從根本來說,他不是出自合一與愛心,而是另一種分裂--我和這件事或這個人徹底一刀兩斷,採取漠然的態度。於是,當來自真正的高我、聖靈的暗示出現之時,他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,因為他認為自己徹底不管了,這種隔絕非常像一種逃避。但這樣的效果往往已經比執著要好得多了。

當我說被生活折磨的無可奈何,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一些比較大的事件--社會的壓迫、生活的困窘、感情的糾紛,但身邊很多小事也不乏在反映這個原理。前幾天我的岳父岳母來加拿大,我帶著他們出去玩了一趟,回來後岳父發現把我們家的鑰匙給搞丟了,怎麼找都找不到,正懊惱著怎麼越小心越犯錯,我妻子就安慰他:「你不找的時候,鑰匙可能就會自己出現了」,想方設法安撫後,他總算放下了心,不管它了。當這樣一不管之後,執著度馬上降低了很多,因為要是定睛在「找」這件事上,心相指令便是在說:鑰匙和自己是分裂的。

當我還在疑惑鑰匙會在哪出現,其實這樣的好奇是一種「限制」,任何思想不管是正面或負面,只要表現出欲望、缺乏,它就是分裂與限制,都不如「無所謂」這一念,或是徹底交託來的有效。後來我漸漸忘記這件事,第三天鑰匙就出現了。它掉在衣架上的小平台上,那個地方有點高,平時不會注意。在鑰匙不見之前,我曾看到岳父把外褲搭在這個平台上,那時就想提醒他別這麼放,因為這不是我們家的習慣,我看著有點不順眼,鑰匙就是那時從褲子口袋滑出來,落在上頭的。我事後回想起來,還有一丁點想怪罪的意思,只是這一個淡淡的不順眼,從我的世界投射出來,就變成這一連串的事件。

事件產生的因緣,就在彈指一念間,一切都已經注定、已經發生。我們的生活就是作夢,作夢是什麼原理,生活就是什麼原理:我們總是看見自己思想、信念所投射的結果,我們看到結果就會起反應,心根據這個反應又會起變化,於是又會產生新的投射場景,有如水的波紋,一波接著一波。這個頻率很快,讓我們分不清楚這個相是哪一念的結果,只有當心境足夠靜、足夠平安,心和相的投射關係才會慢慢顯露出來,然後我們就會觀察到:萬事都是心想事成,最後甚至可以達到心不動、相不動。

心想事成似乎是一種神通,但所謂「神通」仍是在分裂的前提下--相信分裂才有「功用」之分。一個想法產生一個畫面怎麼會是神通呢?好比我現在說:「一盤美味的烤鴨」,如果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盤北京烤鴨,你能說這是神通嗎?我們總認為頭腦中出現的意念圖像,與現實生活不同,但如賽斯資料這樣從更高的角度來看,其實它們都是一樣的。只不過是頻率不同,或是緩衝區(成相的快慢)有所差別,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,都是感知心靈頻率的接受器。心念波經過疊加、扭曲、放大、延時,傳播越遠越失真,所以我們通常都認不出其實眼前的相就是我們所要的。

「隨它去」的心境再進一步提升,奇蹟課程有好幾課的練習都在提醒我們回歸一體:此刻我在做什麼、經歷什麼都不重要,要緊的是察覺「我不平安」。這時如果把導致不平安的任何外在原因當真,例如我認為很多問題十之八九都是因為缺錢,只要有錢我就平安了,這麼一來恰恰是忽略了真正的原因,「我煩惱,是因為我看到了根本不存在的事物。」;若認為是哪個內在的信念想錯了,想把它找出來好去寬恕,我將其稱之為「針對性寬恕」,雖然這麼做確有奇效,但這並非每個人都適用,因為當你尋找信念源頭的時候,所問何人?是小我,而不平安就是小我造成的,你能相信小我所提供的答案嗎?

「針對性寬恕」能產生針對性的效果,前提是你必須理得清,且因人而異(我並非說它不好,因為這樣等於又加了侷限),要是你的線團已經亂成一堆,如何能找出那個線頭呢?佛陀在楞嚴經裡舉萬念攀緣的例子時,他跟阿難說,一根繩子打結你可以分辨出頭尾在哪,如果六根繩子一個一個套起來打結(如人之六根),你能分辨得出來嗎?

比針對性寬恕更高級一點,就是《斷輪迴》所提到的量子式寬恕,也就是我察覺了我不平安,立即承認是我想錯了,如果此時堅持我是對的,那量子式寬恕便無法進行下去。怎麼錯的我可以不知道,只要針對「我想錯了」的這件事進行全面的寬恕。就好比澆花,你可以拿水桶對著一盆一盆的盆栽澆水,也可以拿個灑水頭,站在溫室的頂端,全面灑水。重點不是去找我做錯什麼,而是把心拉回平安的狀態中

而把心拉回平安,並不代表外在的事就會「變好」。人其實不知道什麼對自己好,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,所以當你想:「我都已經寬恕他了,怎麼還是這樣的結果?」,這時就要調出練習手冊的話:「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,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。」,若還是覺得不平安,再把一體心的念頭調出來:「外面沒有別人」、「沒有一件事不經過我的允許而發生」,只要願意重新選擇,一切都能改變,而具體怎麼變,我給它自由。因為我的目的是讓我平安,而不是讓事情朝我想要的方向走

因為有時候平安已經回來了,但是小我會用內疚的方式繼續說:「平安不值錢,你看你想要的還沒來,你怎麼好意思這麼厚顏無恥的、這麼墮落的知足了?你應該再去努力奮鬥,實現你的目標!」如果我們這時聽從小我的話,就上當受騙了,因為這些目標一旦實現以後,你就能平安了嗎?小我會繼續創造更高的目標,人永遠不知足。

小我錯了嗎?不是,它的根本問題是不知道你需要什麼。這是最關鍵的,只要這一點想通,小我任何的花招都沒用了。內在的缺乏感如果沒有得到圓滿,這個缺乏感會在不同層次造出各種相,而層次也是幻相。連秦始皇征服江山後,也還不饜足的尋仙求道。小我只能理解外在的相,而不明白缺乏的源頭,它不是故意騙我們,而是能力有限。

所以處事有三種態度,一是管、二是撒手不管、三是合一。第一種好似自己掌握主權,但其實是把主權交給小我;第二種雖是逃避態度,但已經能減低小我、我執的影響;第三種才是真正的掌握主權,也是《奇蹟課程》所要教給我們的方法。

發表留言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.

向上 ↑